2008年10月24日 星期五

2008日本東京-外行人的朝聖之旅 丹下健三 聖瑪利亞大教堂

這裡是本次很期待要來的地方,在吳東龍的東京2.0書籍上看到聖瑪麗亞大教堂的樣貌,就讓我非常著迷。

據說他的設計概念來自於張開雙臂的不對襯的翅膀,而我覺得如果由上往下俯視她更像是一個大型的不對襯十字架,而丹下健三也長眠於此。


即使被JAAN說每次出國都要來拜廟,(西方的教堂他簡稱為廟),我還是堅持來到了這個地方,如果說上一次把我感動的教堂是米蘭的聖瑪利亞,那這一次把我感動的一樣也是聖瑪利亞耶!!!只是這個聖瑪莉亞在日本。真是不能忽視聖瑪莉亞的力量。
常常覺得很多地方、很多的時候,上帝都在,進到丹下健三的聖瑪莉亞大教堂,我想上帝他也在! 日本學者形容:「日本現代建築如果沒有丹下健三,正如西方建築史沒有柯比意。丹下健三的一生就是一部日本現代建築史。」
丹下健三,Tange Kenzo
丹下健三(Tange Kenzo)在1913年9月4日出生於四國島上的一個小鎮上,他1935的時候進入東京大學建築系就讀,畢業之後便開始從事實務工作,1942年時又回到東京大學繼續深造,之後便受聘為東京大學建築系教授。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丹下致力於計劃的工作,曾經參加過三次重要的競圖,三次都有獲獎,但因為戰爭的關係,丹下獲得獎項的計劃始終都未實行,在大戰之後的1949年,丹下又再度參加了廣島和平中心的競圖而獲得首獎,這次的計劃終於付諸實現,也成為丹下建築生涯的第一件作品,從此開始丹下便組織了他個人的事務所。自1953年起,丹下便經常旅行歐美,做巡迴演講及觀察新建築,希望藉此獲得更多的創意,除了將視野拓展至國際之外,丹下本身對現代建築國際會議(CIAM)最後的階段也有其深厚的影響,雖然現在會議已經瓦解,但是丹下仍然堅持以其現代建築國際會議(CIAM)的理念持續創造以及和國際間的建築師持續的討論現代建築國際會議(CIAM)。
丹下在1961年時創立了一個名叫「都市學家和建築師群」(The Urbanists and Architects Team 簡稱URTEC)的機構作為他多項活動的基礎,他的事務所是一個企業組織,這樣的想法其實源自於當初Walter Gropius在創立包浩斯學校的理念,目的就是著重在於教書的建築師和開業建築師之間的合作及交流,在此之後,丹下更進一步發揮了他這樣的構想,實踐他理論與實際合而為一的想法,他本身非常注重團隊的合作,丹下並不標榜個人主義,在他的事務所裡,團隊工作永遠保持在最新、最合時代的合作表現,像日本現在非常有名的建築師,例如黑川紀章、磯崎新、楨文彥等都有在丹下的事務所內擔任過助理的職務,URTEC組織的目的不在於培養特殊人才,相反的,每一個人都有相等的機會參與每一個被指定的計劃,貢獻個人的研究、設計、技術以及都市計劃的構想,進而學習團隊合作的精神。URTEC的基本任務就像它的名字---都市體系,依據這樣的出發點,丹下所有的工作重點都集中在「人」的身上,雖然建築和都市體系是丹下最關心的,但是他並沒有忽視兩者間相互的關係以及與藝術的結合,丹下曾經表示今日時代主要的危機,因為科學與技術已經深深的滲入我們的生活,只有像他那樣做,才能使藝術有了新的結合,新的統一,而建築不僅僅是藝術的表現,同時建築也使在反映社會結構,因此,丹下不停的致力於克服傳統的脆弱,試圖創造新的空間和造型,目的在更符合人類及社會結構。
在1950年到1970年是丹下作品的「顛峰時代」,尤其在最後幾年中,丹下的作品更遍及科威特、台灣、美國等等,這二十幾年內丹下的作品成為近代建築發展很重要的一環,而丹下最大的成就就是他以一個建築師的身分,用藝術想像作為背景,進而發展新的都市計劃觀念,以空間作為人類交往領域的開始,丹下將所有計劃家對全球時間與空間設計做有意義的綜合。

不知道你有沒有聽過一個說法,
世界上偉大的人,科學家、愛因斯坦,反正就是厲害的人,聽說都是外星人。


而我,只是平凡的地球人。



我不理解的部分包含,為何丹下健三他可以在我還沒出生的年代,
就創造出超乎我想像的建築。

就是那個光 就是那個光 上帝在那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